沧州市举行《沧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吹风会
来源: 长城网  
2025-03-26 17:54:35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陆雅男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3月26日讯(陆雅男)今天上午,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沧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吹风会。全程实录如下: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沧州市政府新闻办吹风会。今天,我们邀请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孟朝阳先生,生态修复科负责人张岳敏女士,向大家解读《沧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请孟朝阳副局长进行发布。
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孟朝阳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感谢大家对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沧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今年1月14日获得市政府批复,是沧州 市首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开展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是指导编制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依据。下面,我从2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编制背景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党委、政府生态建设决策部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沧州市以系统解决核心生态问题为导向,秉承“科学部署重大工程,促进退化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优化国土空间保护格局”的思想,编制印发了《沧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在充分衔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河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立足我市自然地理格局,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意见,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总体格局,合理划分修复分区,确定重点区域,科学布局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全市河流、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全面好转,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生态修复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京津冀东部生态屏障全面筑牢,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沧州。
到2025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全面建成,河湖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水平稳步提升,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初步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修复重点工程有序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城市生态品质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到2035年,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流域生态连通性全面加强,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得以彰显,城乡人居环境更加宜居,美丽海湾基本建成,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沧州新格局基本建成。
(二)生态修复格局
1.总体格局。构建了沧州市“两区三带多廊多节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两区”指平原生态修复区、海洋生态修复区。“三带”指沿海生态防护带、大运河文化生态带、环雄安生态过渡带。“多廊”指构筑以南运河、子牙新河、子牙河、北排水河、南排水河、黑龙港河、滏阳河、滹沱河、漳卫新河、宣惠河等主要河流水系为主的水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多节点”指自然保护地、湿地、水库为主体的多个生态源地。
2.生态修复分区。结合全市陆地、海洋两大自然地理分区过渡特征,以重点流域为基础单元,依据生态系统类型、主导生态功能及存在问题差异,将全市划分为5个生态修复分区,分别为大清河淀东水源涵养与农田综合整治区、黑龙港运东地下水超采治理与土地综合整治区、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区、东部滨海湿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区。
3.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基于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和修复分区,确定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河湖水系修复重点区、海洋保护修复重点区、森林质量提升与生态绿化重点区、城市人 居环境提升重点区6类重点区域。
(三)重点任务和工程
1.重点任务。明确了6项重点任务,一是统筹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加强海岸带保护修复,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加快构建生态网络,维护生物多样性;五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夯实绿色生态本底;六是强化城市空间生态修复,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2.重点工程。实施“5+1+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包括5个生态修复重点工程、1个生态廊道重点工程和1个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分别为大清河淀东水源涵养与农田综合整治工程、黑龙港运东地下水超采治理与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滨海湿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环渤海岸滩治理与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建设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下一步,我局将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工作机制,组织好、落实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各项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谢谢孟朝阳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
记者:您好,刚才发布中提到《规划》中将全市划分了5个生态修复分区,请问这5个分区的主要修复方向分别是什么?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请张岳敏女士回答。
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  张岳敏
大清河淀东水源涵养与农田综合整治区位于沧州市西北部,主要修复方向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环雄安林带建设,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加强子牙河、滹沱河等重要河流水系廊道保护与修复治理;加强蓄滞洪区建设,提升泄洪滞沥能力,针对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大的区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开展农田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田节水灌溉,加强用养结合,推动区域农田生态质量和产能提升。
黑龙港运东地下水超采治理与土地综合整治区位于沧州市中部区域,主要修复方向为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加强引调水建设和水源置换;大力推进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提升绿化空间,加强生态补水和河道治理;加快构建水资源配置工程网络,修复河流水系生态,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河湖生态补水,维持河道生态用水,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与治理,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加强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集中连片度和质量;有序开展农村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区位于沧州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主要修复方向为加强城镇蓝绿空间生态修复,加强城区水网建设,打造环网交织的城区水系统,加强城区公园和绿廊建设,提升城市绿地景观的连续性和可达性;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增强抗洪排涝保障能力,提升城市韧性;加强市区段大运河保护与生态修复,完善景观文化功能,加大城市低效闲置用地整治力度,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东部滨海湿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主要修复方向为持续开展河湖湿地生态补水,实施退养还湿,加强水系连通,提升河湖湿地生态功能;改善生物栖息地生境,强化沿海候鸟迁徙通道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加大东方白鹳等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力度;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海水入侵调查与监测;大力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与治理,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进行低质低效林更新改造。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区位于沧州市东部滨海地区,主要修复方向为保护和恢复自然岸线,开展岸线岸滩综合整治,推动海堤生态化;加强沿海滩涂等湿地保护与修复,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加强沿海适生植被的恢复,有效扩大绿地生态空间;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恢复,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推进海洋生态工程建设,科学布局海洋碳汇生态系统;推进入海河口综合治理修复,加大海洋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请继续提问。
记者:您好,能否简单介绍下《规划》的实施会给沧州  带来哪些效益?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请张岳敏女士回答。
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  张岳敏
《规划》的实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效益。一是生态效益。通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多水源生态补水、水系连通,湿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物种栖息地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可以提高水源涵养功能,提高生物栖息地连通性,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得到有效治理,渤海渔业资源得到有效恢复,提升生物多样性,保障全市生态安全。二是社会效益。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树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引进公众参与,提升全社会对生态保护修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动员,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态文明新格局。同时将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乡生态绿量,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更加普及,人居环境品质和民生福祉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可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田综合生产力,保障全市的粮食安全,确保现代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三是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盐碱地综合利用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升耕地地力产出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品质、产值,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通过海洋、岸线、河口、湿地的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海洋生物固碳、海洋生物工程、生态旅游和康养等“蓝碳”生态产业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谢谢两位发布人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本场吹风会到此结束,再见。

关键词
沧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吹风会
责任编辑:张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