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坑塘成了“聚宝盆”
来源: 沧州日报  马志辉
2025-11-10 11:18:34
分享:

生态坑塘迎来首次集中捕捞。胡 娜 摄

  立冬时节,盐山县庆云镇于环珍村的生态坑塘迎来首次集中捕捞。捕捞现场,村民们拉起沉甸甸的渔网,一尾尾草鱼鳞光闪烁、腾跃水面,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里曾是一片废旧坑塘,垃圾成堆,夏天更是臭气熏天。谁能想到,现在这里成了‘聚宝盆’,仅此次捕鱼就有七八千公斤。”于环珍村党支部书记于清卫说,“这些年,镇里鼓励各村发展坑塘经济,去年我们村光养鱼就收入五六万元,既改善了村庄环境,也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庆云镇水系资源丰富,紧靠漳卫新河,坑塘、沟渠等有100多处,部分坑塘因长期闲置荒废,成为村庄环境治理的难点。为盘活资源,庆云镇按照“一塘一策、强化功能、种养结合”的原则,引导全镇45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发展坑塘经济,并邀请河北农业大学和河北农科院的专家,对全镇坑塘资源进行摸底和评估,根据坑塘大小、深浅、水质、地势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或种植莲藕,或发展渔业,或“莲鱼共生”,或鱼鹅共养,同时发展垂钓、观光等休闲渔业,实现了生态保护、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三赢”。

  如今,庆云镇已改造坑塘、沟渠50多处,坑塘经济“多点开花”:西城村种植了7亩莲藕,养殖白鲢鱼1万尾;东城村完成莲藕种植20余亩,计划投放鲫鱼苗,增氧机已安装完毕,垂钓护坡正在施工;后簸箕村在种植莲藕和养鱼的基础上,探索鱼鹅共生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王母庙村,发展水中养鱼、水面养鹅的立体循环养殖模式……全镇2025年种植莲藕近200亩,投放鱼苗6万尾,预计村集体收入增收70万元以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我们搞坑塘经济,不是简单的‘靠水吃水’,而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庆云镇镇长聂国臣表示,下一步,庆云镇将持续整合资源,打造坑塘治理的样板,推动坑塘经济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打造精品旅游资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关键词
渔业,经济,坑塘
责任编辑:张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