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泽龙”:一根细钢丝拉动6辆小汽车
来源: 沧州日报  刘杰
2025-09-26 14:15:08
分享:

  在制造业的赛道上,沧州有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它们专注于细分领域,以极致的创新、过硬的品质和深厚的技术积淀,在各自领域“领跑”。这些企业是如何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又是怎样铸就“冠军品质”的?本报今起开设“‘单项冠军’是怎样炼成的”专栏,深入挖掘单项冠军企业在技术攻坚、产品创新、市场突围中的故事,解码单项冠军的“炼成密码”,为更多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探寻可借鉴的路径。

  ——编者

  日前,走进位于河间的宝泽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内,成卷的盘条正在经历一场“蝶变”,经过拉拔、镀锌、热处理等一道道精密工序后,高碳钢盘条化身为预应力钢丝。

  这些钢丝看上去异常纤细,似乎毫不起眼,但它是预应力缆索的核心,能承载大于自身千倍的重量,也是“宝泽龙”成为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核心密码。

  公司技术总工史利加说,如今,城市高架、跨江大桥广泛采用预应力钢丝,不仅减少了材料用量,还增大了承载能力。

  时间回溯到2019年,“宝泽龙”建成全国首条年产4万吨桥梁缆索用热镀锌铝合金钢丝生产线,产出国内领先的抗拉强度为2000兆帕的钢丝,能把钢丝精度控制到0.01毫米,产品应用于宜宾临港长江公铁大桥、柳州白沙大桥、金门大桥等工程中。但宝泽龙创新的步伐没有停止,2020年,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抗拉强度2100兆帕钢丝的研发。

  “当时压力很大。别看抗拉强度多了100兆帕,技术上却有很大差别。”史利加说,当时国内没有一家单位研发试制过这种材料,他感觉之前的积累和知识一下子都用不上了,他们只能撸起袖子从零开始摸索。

  强度和韧性,是钢丝性能的一对矛盾体,要强度高,往往得牺牲韧性。为破解这个问题,“宝泽龙”研发团队从原材料下手,和钢厂深度合作,开启了“试错——改进——再试错”的循环。先小批量试产几吨,测强度、扭转度、韧性,再调拉丝工艺。就这样,循环往复,他们在实验室与车间之间反复奔波,慢慢朝着目标靠近。

  从2020年立项到2023年6月研发成功,三年多时间,研发团队围绕“一根钢丝”搞研发。团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查遍国内外文献,为攻克一道工序,常常通宵达旦。

  “我们精准调整参数,整理了上百组试验数据,只为找到强度和韧性的最佳平衡点。”史利加说,他们还整理技术难点,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和技术团队前来“会诊”,汇集意见建议后再进行改进。

  有一次,开展新试样测试。随着强度提高,钢丝没有丝毫“妥协”迹象,展现出了很强的韧性。这次测试,钢丝抗压强度终于达到设定目标,不仅强度够,耐腐蚀性、疲劳性能也比老产品好,做到了“刚柔并济”。史利加说,这样的一根钢丝直径为7毫米,承载力是8吨,能拉6辆小轿车。

  这一成果很快用在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建设上。这座桥上层公路,下层铁路,桥的主体由索塔、钢梁、斜拉索构成。索塔两侧的斜拉索,呈扇形铺开,像撑开的大伞,牢牢锚固在主梁上。这些斜拉索是大桥的“生命线”,每根都由多束高强钢丝组成。这次,宝泽龙公司给大桥建设供应了1万多吨预应力钢丝,这些钢丝成了中国桥梁迈向世界领先的见证。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抗压强度更高的钢丝。”史利加说,“宝泽龙”有国家级实验室和省级技术中心,他们要利用好这些先进设备,搞好科研攻坚,创造更高品质的产品。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属材料
责任编辑:张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