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遭遇连续降雨,吴桥县宋门乡西宋门村的农田里,却几乎看不到积水。原来,早在秋收之前,西宋门村的党员干部就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提前依据农田地势挖好了排水沟。目前,地里的粮食都已收获完成。
“我们村地势较洼,容易积水,今年雨水又比较大,为了保证村民顺利秋收,我们提前做了准备,动员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为秋收打好基础。”西宋门村党支部书记王治国说。
从收集农民需求,到解决农民问题,这正是吴桥县“1+10”党员联系户制度的生动体现。今年,吴桥在全县范围内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10户(或以上)群众,并在联系过程中践行“七项职责”和“三必联、四必到、五必清”制度,成为党在基层的“代言人”和群众的“知心人”。
“七项职责”分别为:了解社情民意、宣讲惠民政策、谋划致富思路、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现实困难、参加公益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三必联、四必到、五必清”分别为:急难事必联、纠纷事必联、红白事必联;上级政策宣讲必到、“两委”决议传达必到、意见建议征求必到、公益活动发动必到;联系户基本情况必清、思想动态必清、矛盾纠纷必清、需求诉求必清、安全隐患必清。
前不久,大第九村党员薛建强接到包联村民陈玉忠反映的问题,村里路面有一处“死角”,开三轮车路过容易发生危险。村“两委”及时对路面进行了修整,消除了隐患,村民们为此连连称道。
按照“就近就地、双向选择、便于活动”的工作原则,全县各村党组织的6717名党员共联系53609户村民,构建起“党组织+党员+群众”的服务网络,成功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有了专门负责联系的党员,村民们遇到大事小情,便有了“知心人”可以依靠。“我家天然气报警器总是响,平时就我们老两口在家,不知怎么处理。负责联系我们的党员张国林知道后,很快就联系了天然气公司,解决了问题。”79岁的大第九村村民王志才说,平日里孩子不在家,有了张国林的帮助,日子安心了许多。
目前,通过党员联系户制度,全县党员已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近2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