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吴桥县梁集镇赵辛村百亩稻蟹共生田,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稻叶轻摇间,蟹苗在稻丛中穿梭,农户们正手持长竿,拨开稻丛检查蟹苗的生长情况。“以前这儿年年涝,种啥赔啥。现在改养稻蟹,螃蟹吃虫松土,粪便还能肥田,一亩地能挣两茬钱!”农户刘立旺笑着说。
这是吴桥县梁集镇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梁集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当地水资源和土壤条件,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大胆引进优质水稻品种,构建“蟹为稻除虫松土、稻为蟹供饵遮阴”的生态循环系统。
“2024年,我们在赵辛村试点‘稻田养蟹’模式20亩,水稻亩产900公斤左右,叠加高品质稻田蟹收益,曾经的低洼地变成‘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聚宝盆’。”梁集镇党委书记王猛说,今年,梁集镇将水稻种植面积从20亩扩展至100亩,同时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流转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并聘请农户为基地生产管理员,实现土地租金与务工收入双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循环农业转型升级。“过去低洼地成了‘香饽饽’,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村民刘立旺说。
稻蟹共生模式带来的变化不仅限于田间。依托稻蟹田打造的“农旅融合”项目也初具规模,周末常有家长带孩子来稻田里观光体验、研学、捕蟹,乡村旅游为村民打开了新的增收渠道。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总结技术要点和管理经验,通过构建产业链、延伸推广链、提升价值链,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与效益共赢、产业与旅游共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王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