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清晨,新华区车站办事处晨曦花园小区的垃圾已经完成清运,空空的“肚子”静静等候着居民的“投喂”。记者在这里看到,一位居民提着厨余垃圾袋投入绿色垃圾桶。不远处的智能垃圾回收箱旁,另一位居民用手机扫码后,将积攒的旧纸箱塞进箱体,点击相应选项后,设备自动称重,这位居民的手机上多了奖励积分。这些积分能兑换日用品,让环保有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作为新华区40个“无废小区”之一,这里的分类设施很齐全。记者在这里看到,垃圾分类亭装有遮雨棚,公示栏上标注着责任人的联系方式。专门设立的大件垃圾暂存点,解决了居民处理家具等大件物品的烦恼。新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晨曦花园、石化新村等31个小区的智能回收设备尤其受欢迎,投物换积分的模式让居民在参与中收获满满。
据介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无废城市”(“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建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我市已建成1566个“无废细胞”(“无废细胞”是指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工作中绩效突出的社会生产生活各类组成单元),涵盖社区、学校、医院、机关等地。
在运河区兰亭苑小区,垃圾清运环节同样透着“无废”智慧。夜晚或清晨,清运师傅将厨余垃圾收入密封容器,有害垃圾单独装袋,确保不撒漏、不混装。从源头分类到规范清运,一条高效运转的垃圾分类链条在小区悄然延伸。如今,全市128个绿色宜居的“无废小区”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资源化利用率达95.59%。
据介绍,我市“无废细胞”建设多点开花。其中,1238所“无废学校”推动绿色转型,无纸化备课、可循环餐具普及,纸张重复利用,厨余垃圾实行集中处置;29家“无废医院”强化医废管理,上半年可回收物回收率达100%;171个“无废机关”倡导绿色办公和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