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走进盐山县杨集镇张效村血压计配件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组装血压计配件,一派忙碌景象。
得益于村里建立的“微工厂”,村民张桂新从一名留守妇女变成了“上班族”。谈起新工作,张桂新脸上挂满了笑容。她说:“以前,就靠那点地和农闲时打工过活。现在,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还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盐山县结合当地产业、资源等优势,积极拓宽农村就业创业渠道,采取“微工厂+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引进和培育服装加工、毛绒玩具加工、手工插花、宠物饲料生产等劳动密集型微工厂,将工厂建到群众家门口,把生产线搬到村里,带动农村留守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在“微工厂”落户过程中,盐山县还结合实际状况,细化服务措施,着力解决“微工厂”发展面临的融资、用工、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重点问题,助力“微工厂”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针对务工群众文化水平低的现状,定期举办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培训,使务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截至目前,盐山县已建成电动车零部件加工、服装加工等“微工厂”130余家,带动20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