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玉米,籽粒硬实饱满,关键还‘不怕雨’!”近日,孟村回族自治县赵庄子村党支部书记赵立华站在玉米地里,随手掰下一根玉米,剥开泛白的苞叶,金灿灿的籽粒紧密地挤在穗轴上,用手一捏,十分瓷实。
这些天,周边村的农户正趁着晴好天气抢收玉米,不少地块因倒伏或发霉出现减收。而赵庄子村村民觉得自己的玉米没受多大影响。“这是科学种田给的底气!”赵立华说。
时间拉回到2022年秋收后,为了让村里的盐碱地产出更高,赵庄子村决定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全村1600余亩土地搞规模化种植。确定了集体种田的道路后,他们找到中化公司,敲定了“良种+良法”的全程合作模式——从选种到收获,用科学种田护航粮食丰收。
“就说今年种玉米吧,技术细节又比去年多了不少。”赵立华说,“采用密植模式,一亩地种5500株,水肥管理跟上后,玉米比去年还大。我们再进行二次追肥,在雨天来临之前,用无人机把肥料均匀撒到地里,这样肥料在雨后便能被玉米根系‘喝’进去。玉米生长后期,我们还会不时在田里测风力,用手来回摇晃秸秆测试耐受力,提前排查倒伏隐患。”
“你看这秸秆根部,现在还是绿色的。根系牢牢地扎在土里,风雨来了也没事。”耿立宫说。
正因如此,即便连日阴雨,在赵庄子村的玉米地里,玉米苞叶严实,雨水渗不进苞内,籽粒既没发霉也没发芽,秸秆没出现倒伏情况。
“等几天再收,玉米含水量低,收完直接在地头就能卖给收购商,省了晾晒、存储的麻烦,过磅、收款一步到位。”赵立华说。
如今,赵庄子村的玉米田边,不时有周边村农户来“取经”。赵立华毫无保留,逢人就说:“不是咱运气好,是科学种田真靠谱。跟着技术走,不管天气咋变,咱种粮的心里都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