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河间国欣种业质检中心,智能人工气候室的培育架上,育苗盘整齐排列,小麦“鲁研951”的嫩芽已冲破种皮,呈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智能人工气候室可以精准调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为植物生长创造稳定可控的生长环境。”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国欣种业构建起了“育、繁、推、服”一体化的种业服务体系,从实验室里的精准培育,到生产线上的高效加工,再到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和多元化的市场推广,覆盖全流程的举措让种子的质量和市场有了保障。
在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小麦种子的装袋、称重、封口、贴标等流程都实现了智能化操作。机械臂沿着轨道精准移动,稳稳抓起袋装小麦种子,整齐码放在托盘上;叉车司机驾驶设备平稳将其运往发货区,这些种子即将被发往周边省市的种植户手中。
“以前半自动生产需要大量人工,效率比较低,现在有了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每小时能处理15吨小麦种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国欣种业营销中心经理孙顺超说。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质检中心工作人员定时到加工生产线上取样,将不同批次的小麦样品带回实验室检测,确定纯度、净度、水分、容重、芽率等指标,并在4天、6天、8天等重要节点进行记录,确保种子达到国家标准,再完成出库。
“去年我种植的‘鲁研951’,亩产达到700多公斤,比以前的老品种多收了200多公斤。国欣的新品种让我尝到了增收的甜头,今年直接订了150亩的量。”河间市诗经村镇南蒲禾屯村种植户党永强说,农业部门的专家还经常来地里指导,帮助他解决了很多种植问题。
种业振兴,科技是核心。占地3000余亩的国欣总会农业科技园区,聚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的品种选育与新技术示范推广,配套建设良棉加工厂、棉被加工厂及科技研发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去年投用的国欣诺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种业育繁加推试验示范项目,相较于原有加工线,在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上实现显著提升,产能也大幅增长,预计年产麦种20000吨、玉米种9000吨。
在技术推广与品种培育方面,国欣先后取得麦棉连作栽培技术、棉花系统化调技术、转基因抗虫棉生物技术等重大成果,这些技术在棉花种植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已实现广泛应用。同时,培育出K1、华杂棉H318、国欣棉3号、中棉所10号等多个优质品种。
“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更多先进的科研设备,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重点培育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良种。另外,还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严格的监测体系,实现种子从制种到销售的全程溯源,让种植户买得放心、种得省心。”国欣种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定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