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畅通,对讲清晰!”“报警装置正常,定位准确!”近日,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文十一转油站一座大型油罐前,一场特殊的“考试”如期举行。
考试中,由公司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官组”,实地测评公司新研发的可佩带式受限空间作业参数监控及异常状态智能报警装置,能否在真实作业环境下正常运行。一旦“考生”顺利过关,意味着公司工人入灌作业将增加一件保障安全的“利器”。
“测试开始。”随着现场指挥一声令下,高约12米、直径约16米的巨大圆柱体油罐底部的人孔打开,一股油气随即喷出。测试员将只有巴掌大的智能报警装置熟练地固定在安全帽上,收拾妥当,便弯腰钻入了油罐。
这时,这个“智能头箍”各项功能模块立刻启动:摄像头将罐内实景同步传回场外电脑,有害气体检测模块开始扫描一氧化碳、硫化氢浓度,定位信号通过便携式5G基站稳稳传出。场外监控屏前,技术人员盯着实时数据和画面,仿佛也跟着测试员进入了罐内。
“以前进罐,我们与外界沟通全靠对讲机和系在腰间的一根安全绳。然而,油罐内属于受限环境,还存在大量可燃气体,普通预警设备因防护性能不足常失效,对讲机信号时好时坏,外面的人根本不了解里面的情况。”现场工作人员说,“现在,有了这个智能报警装置,就像给安全监护人员装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第一场“考试”模拟的是“数据异常”:当罐内有毒气体浓度突然超标,场外指令立刻通过对讲系统下达:“气体异常,立即撤离!”测试员闻令即动,迅速撤出。
第二场“考试”更惊险——模拟“人员突发不适,无法自主撤离”。只见测试员按下“头箍”侧面的红色求救按钮:“我不太舒服,动不了!”几乎同时,场外监控平台警报声大作,测试员的精准位置已在电子地图上高亮闪烁。
“启动照明闪烁,组织救援!”指挥员一声令下,测试员“头箍”上的灯急促闪烁。救援小组带着装备冲进罐内,闪烁的灯光在昏暗的罐体中格外醒目,引导救援人员在3分钟内便找到“伤员”。
“内外联动畅通,报警精准迅速,智能报警装置通过考核!”现场总指挥宣布结果那一刻,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这套由华北油田安全监督检测中心HSE监督站与第二采油厂闻伟采油创新工作室联合研发的智能报警装置,不仅解决了钢制罐体信号屏蔽的老大难问题,更将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从“凭感觉、靠经验”升级为“全过程、可视化”。
研发团队表示,他们将根据反馈进一步优化细节,让这位“智能守护神”尽快在华北油田各采油厂上岗,为更多油田工人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更加智慧牢固的“防护屏障”。